国际湿地城市武汉再造“家门口的湿地”******
中新社武汉2月2日电 (张芹 赵银婓)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记者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建设好“家门口的湿地”是武汉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包括通过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建设一批具有湿地景观特色和生态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和湖泊公园。
作为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武汉今年将结合水体修复治理、城市更新年行动、园林绿化提升三年行动等,再建10处小微湿地。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上涉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措施,其中退渔还湿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12月底,还湿面积达3900亩。据武汉市湿地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鹏介绍,现如今,这里分布有2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单日观测到野生候鸟的最高纪录近3万只。
图为青头潜鸭在武汉湿地嬉戏。魏斌 摄据介绍,武汉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考虑重要湿地的生态功能、鸟类栖息地保护等,也十分注重生态宜居,智慧化地处理湿地与人、城市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去年11月在武汉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以及武汉关于小微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备受各方关注。
小微湿地面积虽小,但数量众多,蕴含着巨大潜能。在武汉,以解放公园、西北湖成为代表的城市中心小微湿地,成为保护与利用典范,丰富的湿地资源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尽享诗意生活。
记者近日在紧邻武汉府河湿地的柏泉空港湿地花田水生植物产业基地内看到,这里的小微湿地示范区已经建成。据武汉林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张武介绍,示范区总建设面积1500亩,通过对原有鱼塘改造,模拟自然构建“水—林—鱼”共生的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体系,集水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保育、水生植物产业及示范、科普展示及葡萄采摘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计划在今年“五一”前后开放。(完)
首届中国冰壶联赛(青海西宁多巴站)开幕 角逐联赛总冠军****** 中新网西宁1月6日电 (记者 张添福)首届中国冰壶联赛(青海西宁多巴站)6日在被誉为“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拉开帷幕。 图为冰壶比赛。 马铭言 摄青海省副省长杨逢春出席开幕式。 据悉,上述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冰壶协会等共同提出并创立。 图为冰壶比赛。 马铭言 摄本站比赛共七日,包括国家集训队在内的北京、黑龙江、哈尔滨、吉林、内蒙古、青海、上海、天津等24支队伍重装上阵,向着联赛年度总冠军发起最后冲刺。 青海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尕藏才让表示,本届冰壶联赛以冲刺2026年米兰冬奥会为目标,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青海省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冰壶赛事,对持续扩大冰壶运动影响力,提升冰壶运动整体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为冰壶比赛。 马铭言 摄“作为谢幕站,我们将努力把本届赛事办成冰壶运动的盛典,擦靓青海冰雪资源这张名片,推动青海冰雪运动的高质量发展。”尕藏才让说。 图为冰壶比赛。 马铭言 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申振刚表示,青海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2016年,打造“高原第一冰”,建成国际标准冰壶场馆,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中国青海国际冰壶精英赛。而中国冰壶联赛的精心打造和正式推出,是创新冰雪项目办赛模式、构建社会化办赛体系的重要尝试,意义十分重大,也吹响了冰壶项目备战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集结号。(完)
|